圖為:文山包種茶
有朋自臺灣來,說要給我一個驚喜。不用問,一定是從哪里覓得好茶了。果然,他送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兩個牛皮紙袋,每個口袋上都貼了一張菱形的紅紙條,上面寫著茶名。
也許是因為包裝過分簡潔,朋友怕我怠慢了這兩包茶,因此執(zhí)意要我先品一下,于是燒水暖壺。先打開的是文山包種茶,只見它色澤翠綠、條索緊結(jié)。樣子有點像清香型的鐵觀音,朋友告訴我,這是他專程從坪林老街的“德勝茶棧”覓來的,“德勝茶棧”的掌柜姓黃,世代做茶,傳到黃明道手里已經(jīng)是第五代了。由于手工制茶難度大,成本高,所以大多數(shù)茶園都改用現(xiàn)代工藝了,“德勝茶棧”是因為有了黃道明這個茶狀元,才把手工茶維持下來的。但靠他一個人,一年也就做個百來十斤,沒有量,因此,買茶的基本上都是朋友托朋友的老茶客,所以沒有人會去在意包裝,只說是誰做的,立刻心領(lǐng)神會。
我那朋友是搞設(shè)計的,他是因為一套茶席而愛上茶的,以后漸入佳境,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都是奇葩,所以我們一見如故,有了好茶,總不免各自嘚瑟一下,這次他馬不停蹄地趕來,自是胸有成竹。說話間,水已開了,只見他嫻熟地投茶入壺,然后輕輕淋了一下壺,便出湯了。
圖為:文山包種·茶湯
一邊聞著香,一邊鵝黃色的茶湯就已經(jīng)遞了過來,清澈明亮,有一種淡淡的蘭花香,喝起來甘醇鮮爽,滑潤生津,恰似師傅的“傳家寶”。朋友說,像這樣全手工制作的茶,如今在臺灣已經(jīng)不多了,它不僅工序多,而且采摘講究,完全是靠天做茶,譬如雨天不采,帶露不采,只有大晴天的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間之間才能采。這又令我想起了師傅的鐵觀音秘笈,譬如“觀音賜茶有時間,露水未干切勿挽,正午日曬松林頭,天時地利加緊挽。春雨紛紛不出門,風(fēng)和日麗不怕閑。”和文山包種的采摘規(guī)矩簡直如出一轍。而且我曾聽師傅說,他們魏家嫁女兒,都有三株鐵觀音茶苗和一本鐵觀音秘笈作為陪嫁,忽然間我有了一奇怪的想法,莫非曾幾何時,魏家有女渡海嫁到了黃家?果真如此,又該有一段佳話了。
其實文山包種在臺灣也是極富盛名,和臺灣的凍頂烏龍齊名,有北文山,南凍頂之說,只是名氣大了,冒牌的也多,加上有現(xiàn)代工藝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小眾的手工茶自然就被淹沒在茫茫茶海中了,可是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只要你喝了,就不會忘記,它那裹在里面的蘭香,清清淡淡,不張揚,卻留在你的嘴里,回味無窮。這樣的滋味,不怕你不懂,就怕你沒喝。
圖為:文山包種·干茶
世界上很多東西也許就是這樣,只有你體驗過了,才會發(fā)現(xiàn)它的神奇。寫到這里,不覺已近千字,就想擱筆了,可是還有一袋茶呢,那就留待下一次吧,至于是什么茶,我不說,想必你們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