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茶園的建設
茶園建設是發(fā)展茶葉生產的基礎工作,百年大計,必須十分注意質量。
茶園建設對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好的高產優(yōu)質茶園,其效益一畝能超過十畝普通茶園。因此,新茶園建設應始終圍繞茶葉優(yōu)質高產和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個中心問題進行,其內容包括園地選擇和規(guī)劃;茶園的開辟和種植,要做到農林牧相結合,山水路合理布局;同時也要考慮便于實現灌溉和機械化的要求。實施時,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
1、園地的規(guī)劃與設計
茶樹原產于亞熱帶溫暖濕潤的森林覆蓋地區(qū),在其長期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喜歡溫暖的氣候和酸性土壤的特征,因此應盡可能考濾在生態(tài)適宜區(qū)內發(fā)展茶園,并正確進行場地的規(guī)劃與設計,既要考慮茶樹對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基本要求,又要研究農業(yè)生產的整體布局。在規(guī)劃中需按照實際情況,對區(qū)塊的劃分、道路網、排灌系統(tǒng)、行道樹、防風林等的設置進行全面考濾。詳細調查種茶地段每個山頭的土壤、地勢、地形、水源和林木分布情況,繪制草圖制訂好綜合治理規(guī)劃。力求把茶、林、渠、道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既與整個農田基本建設規(guī)劃相聯系,又能適應機械化,便于茶園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茶園規(guī)劃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土地規(guī)劃、道路網、排蓄水系統(tǒng)、防護林的設置等。
(1)土地區(qū)塊規(guī)劃
新墾茶園的荒山地形一般比較復雜,在準備開辟茶園的地段范圍內,往往山勢高矮、坡度大小、土壤條件和小氣候等都有差異。因此必須做好規(guī)劃,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凡是坡度在30度以內,土層深厚,土壤酸性,比較集中成片的地方,要劃為茶區(qū),把宜茶土地盡量建成茶園;坡度過陡和山頂、山脊宜劃為林,牧區(qū);居住點和畜圈附近比較平坦的地塊,可種植蔬菜、飼料等作物;溝邊、路旁和房屋前后要多種樹木。
茶區(qū)面積較大的,為了便于生產管理,應根據地形、地勢的具體情況,分區(qū)劃分,合理布置茶行和茶樹品種,注意經濟用地,修建房屋、道路和排蓄水系統(tǒng),盡可能少占好地。
(2)道路網建設
為使茶園管理和運輸方便,應根據需要設置不同規(guī)格的道路。茶園的道路分為干道、支道和步道,互相連接組成道路網。干道是連接各生產區(qū)、制茶廠和場(園)外公路的主道,要求能運行汽車和拖拉機。一般路寬8-9米,縱向坡度小于6度,轉變處的曲率半徑不小于15米,能供兩輛卡車對開行駛。支道也是茶園劃分區(qū)片的分辦線,其寬度以通行手扶拖位機和人力車為準,一般寬4-5米。步道是茶園地塊和人力車為準,一般寬4-5米。步道是茶園地塊和梯層間的人行道,寬2-3米。實行機耕的茶園要留出地頭道,以供耕作機械掉頭之用。
地勢起伏不大的,最好沿分水嶺修筑干道,山勢較陡的宜在山腰扁下部修建干道,路面中間宜略高,兩旁要有排水溝,并修好涵洞,以免雨水沖毀路面。坡度較大處的支道、步道修成“s”字形緩路迂回而上,以減少水土沖刷并便于行走。坡度在10度以下的緩坡步道不必修“s”字形而可開成直道。總之,茶園道路的設置,要便于園地的管理和運輸暢通,盡量縮短路程、減少彎路。為了少占用地地,應盡可能做到路、溝相結合,以排水溝的堤作道路。據各地的經驗,道路以控制在占場地總面積的5%左右較為適宜。茶園開墾之前就要劃支道、步道的位置,然后邊開墾,邊筑路。如果修好梯地之后再筑路,就容易打亂茶行,毀壞梯地,造成損失。
茶園的劃區(qū)分塊常以道路為界線,目的是便于管理。可根據茶園面積及地形情況,將全部茶園地劃分為若干生產作業(yè)區(qū),作為一個綜合的經營單位。每個生產作業(yè)區(qū),又可按自然地形或地形有明顯變化的地塊分別劃分為若干片。每片以茶園面積大小,再劃分為若干片。每片以茶園面積大小,再劃分為若干塊。劃片是為了便于田間管理和茶行布置,如一個獨立的自然地形或一個山頭,可以劃成一片。在一片茶園中又分若干塊,這對茶園地塊的定額管理,以及產量、肥料、農藥等各項指標和措施的落實都是必要的。平地和緩坡地的茶園地塊,應盡可能劃成長方形或的近長方形,適當延長地塊長充,以利機械操作,確定茶園地塊大小,主要從茶園管理是否方便,地形條件是否復雜進行綜合考濾,一般以10畝左右為宜。
(3)排水蓄水系統(tǒng)
茶園多在山區(qū),加強水土保持工作尤為重要。在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的茶園遇多雨季節(jié),如不能及時排水,常常會沖垮梯級,流失表土;地勢低處又易漬水,造成茶樹濕害。所以設計新茶園時,水利設施既要考濾多雨能蓄,澇時能排,缺水能灌,又要盡量減少和避免土壤流失。根據多年來群眾的實踐經驗,掌握排蓄兼顧的原則,建立一套設有隔離溝、縱溝、橫溝沉沙坑、蓄水池組成的排水、蓄水系統(tǒng)、既可防止雨水徑流沖刷園土壤,又可蓄水抗早和解決施肥、噴藥用水,這樣就可變害為水利。
茶園溝道設置
1)隔離溝又稱攔山堰、截洪溝,設在茶園上方與荒山陡坡交界的地方,其作用是隔絕山坡上的雨水徑流,使之不能侵入茶園,沖刷土壤。隔離溝深、寬各70-100厘米,橫向設置,兩端與天然溝渠相連或開人工堰溝,把水排入蓄水塘堰,以免山洪沖毀山腳下的農田。
2)縱溝順坡向設置,用以排除茶園中多余的地面水。應盡量利用原有的山溪溝渠,不足時可再修一些??v溝可沿茶園步道兩側設置,要求迂回曲折,避免直上直下;坡度較大的地方,可開成梯級縱溝以減緩水勢,防止徑流沖毀茶園梯坎和道路??v溝的大小視地形和排水量而定,以大雨時排水暢通為原則,溝壁可蓄留草皮或種植蓄根性綠肥,以防水溝垮塌。縱溝應通向水池或堰塘,以便蓄水。
3)橫溝又叫背溝,在茶地內與茶行平行設置,與縱溝相連。其作用主要是蓄積雨水浸潤茶地,并排泄多余的水入縱溝。坡地茶園每隔10行一條橫溝。梯式茶園在每臺梯地的內側開一條橫溝,溝深20厘米寬33厘米左右。在較長的橫溝內,每隔3-4米筑一小土便或挖一個小坑,以便攔蓄部分雨水,使之滲入土中,供茶樹吸收利用,并,并可減少表土隨水流失,做到小雨不出園,大雨保泥沙。
4)沉積坑 是指在縱橫溝中每隔1.6-3.3米挖一個沉沙坑,深、寬各30-45厘米,長60-70厘米。其作用是沉沙走水,保土保肥,并可緩減緩水流速度,如果坡度陡、水量大、土質疏松,應多挖一些沉沙坑。在橫溝和縱溝交接處以及梯級縱溝的流水降落處,都要挖一個沙坑。道路兩側縱溝中的沉沙坑要錯開位置,以免影響路基的牢固,大雨后要經常把沉沙坑中的泥沙挖起,挑回茶園培土。
5)蓄水池供茶園施肥、噴藥、灌溉之用,一般每5-10畝茶園要有一個蓄水池。水池與排水溝相連接,進水口挖一個沉沙坑,以免池內淤積泥沙,最好在水池附近修一個肥料池,以便取水漚泡青草肥,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茶場或茶園,還應修建山彎塘堰,以保證生產和生活用水。山彎塘最好設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以便于自流灌溉。
地下水位高的茶地,要開排除積水的水溝。這種水溝有明溝和暗溝兩種,明溝溝深要超過1米,暗溝則在1米以下的土層中,按照自然地形,有石塊或磚塊砌成。有的地方在上述砌溝部位,鋪上卵石或碎磚頭,隔離地下水,達到排水良好的目的。
排水、蓄水系統(tǒng)要有一個整體規(guī)劃,使各組成部分互相聯系貫通,做到能排、能蓄、能灌,以發(fā)揮最大的效用。
(4)防護林
茶樹種植防護林可以保持水土,改善小區(qū)氣候,冬季減輕大風和嚴寒的侵襲,夏季增加空氣濕度,減少茶地水分的蒸發(fā),有利于茶樹生長,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
防護林一般種在茶園周圍、路旁、溝邊、陡坡、山頂以及岙口迎風的地方。防護林的樹種要以高干樹和矮干樹要搭配,最好選擇能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生長較快的和有一定經濟價值的樹木。一般采用杉樹、油茶、桉樹、油桐、烏桕、女貞、香樟、棕櫚等作為防護林木。夏季日照烈,常有伏旱發(fā)生的地區(qū),還應在茶園梯坎和人行道上適當栽種一些遮蔭樹。但不可栽種過密,更不能種在茶行里,樹冠應高出地面2.5米以上,以免妨礙茶樹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