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三清山,自東晉咸和年間,著名道教思想家葛洪云游到此,“結茅煉丹”,就已開始了種茶、品茶的歷史,至今已有1600余年。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茶葉是何時被發(fā)現的?自古以來,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然而,有關史料上的記載表明,中國茶葉的發(fā)現、利用與普及,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養(yǎng)生學說與實踐息息相關,是道家的探索與發(fā)現,使茶作為一種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而葛洪,這位道教繼往開來式的人物,在“江南第一仙峰、世上無雙福地”的三清山種茶、品茗,使三清山茶曾以仙茗、仙茶之謂名世。
魯訊先生曾指出,“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林治在《中國茶道》一書中說:“儒學是中國茶道的筋骨,道學是中國茶道的靈魂,佛學為中國茶道增添了神韻。”葛洪在三清山的茶事活動,還影響到一代茶圣陸羽。陸羽曾在上饒寓居五六年,其所著《茶經》,明顯受到道家思想與道教文化的深刻影響。比如陸羽設計的煮茶用的風爐,就貫穿了易經八卦和陰陽五行學說。
“自古名山出名茶”。三清山茶承甘露之滋潤、蘊天地之精氣,大自然賦予其清新恬淡之品性與恬靜超脫之情懷,這與道家淡泊、清靈的心態(tài)多么契合,因此,由道家開創(chuàng)的三清山茶史,自然而然地滲透著中國茶文化的基因。
據玉山縣清同治版《縣志》記載:“茶以三清山產者味特清冽。前志稱西坑茶,與靈山并重,然不及三清遠甚。”這里的“西坑茶”,產自現在的三清山風景區(qū)轄下三清鄉(xiāng)西坑村;靈山茶是指以其為代表的“上饒茶”。“饒綠”曾是中國名茶,但與三清茶相比,“不及遠甚”。
總體來說,三清山產茶歷史悠久,至今在三清山上,還可隨處發(fā)現野生茶樹;三清山所產茶葉品質上乘,縣志也有明確記載。不過,三清山茶業(yè)經濟歷經千年,卻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