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許多民族,皆有食用油茶的習氣,在許多的油茶中,黔東南州的侗鄉(xiāng)油茶別出心裁,它融入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民族風俗,特征明顯。黎平縣的侗族同胞簡直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碗油茶。每當紅白喜事或節(jié)日慶典,來賓到來時,侗家人必以油茶美意款待。
侗鄉(xiāng)油茶的種類許多,按紅白喜事分為“華誕茶”、“婚嫁茶”、“敬老茶”、“道賀茶”、“分憂茶”;按食用時間分,有早上的“早晨茶”、正午的“半日茶”、下午“夜背茶”、和晚上的“夜頭茶”;按質料分為“粑粑茶”、“糯飯茶”、“米花茶”、“苦筍茶”、“黃豆茶”、“花生茶”、“包谷茶”、“肉絲茶”、“腸子茶”等。其間腸子茶又分為雞腸、鴨腸、豬腸等。本品所用的野茶葉,俗稱母豬藤,多年生草木植物,味苦澀,是民間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去腫、補氣助食、提神醒酒等效果。
質料:糯米、大米、野茶葉、茶油、酥黃豆、酥花、精鹽、醬油、蔥花、姜米等過量。
制造辦法:
、取糯米1千克浸泡淘洗,蒸熟,舂成茸狀為糍粑,曬干后切成薄片即為糍粑片。
、取糯米1千克,蒸熟后曬干成陰米,放入茶油鍋,炒炸為金黃色的米花。
、大米1千克,磨成漿蒸成粉皮,曬干后切成3×0.6×0.3公分的薄片,用茶油炸成淡黃色。
、鍋內放少量茶油燒熱,放入茶葉,煸炒后沖入清水,燒沸為紫黑色的茶水。
、取碗放糍粑片、米花、粉皮、酥黃豆、酥花生,沖入沸茶水,再放精鹽、醬油、蔥花、姜末即成。
制造要害:
、米花與漢族米花相似,但有差異,侗米花沒有透心,只酥透2/3,既脆又香。
、逢年過節(jié)或宴貴賓,油茶內加1小湯匙腸臊,侗語稱“杰騫”,意為腸子。茶,制腸臊可用雞、鴨、豬腸,洗凈切成節(jié)筒狀,用茶油、精鹽、煳辣椒面、腸子炒至剛熟即可。
、各地加工辦法迥然不同,配料的種類數量有多有少,還有的用菜籽油、豬油、肉絲、肉湯、炒米花、茶葉、野茶的一種或多種配佐。
特色:酥、脆、香、糊、澀、咸眾味共生,感受味道獨特有六合,加上主人熱心客道,更是耐人尋味。長時間食用油茶,能夠順氣舒脾,提神益身,協助消化,增強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