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志》里有講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引申到各行各業(yè)也是如此,就像普洱茶經(jīng)歷2002年高峰到2007年轉入低谷,再到2011年煥發(fā)新顏,從原先的拼配工藝催生出古樹純料的普洱茶新時代。到今天,山頭茶愈演愈烈,大有唯山頭才是好茶的陣勢,拼配茶的地位一落千丈,鮮有人捧。
受90年代普洱茶大流通的影響,普洱熟茶出云南,在有些地方比普洱生茶更為人知,但普洱茶的江湖地位和風波還是圍繞在普洱生茶上。
奇怪的是為什么在山頭茶如此高昂姿態(tài)的階段,卻鮮有聽說普洱熟茶講山頭呢?
山頭茶如同白酒、紅酒的小產(chǎn)區(qū),受獨特的地理、氣候、樹種等影響,形成獨具特色的風味、口感,也正是這種獨特,其相對于個人喜好的優(yōu)缺點也非常明顯。比如老班章的氣足苦重回甘猛,冰島的湯甜細膩氣平和,造成了愛老班章的人愛的要死,喜歡冰島的人只獨愛此茶,卻鮮有老茶客兩者同愛的。
這里面隱藏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
2007年前好普洱茶基本是拼配的,一個茶廠的老師傅需要熟悉各個茶區(qū)各個山頭茶的特性特長,拼配出具有平衡、揚長避短的普洱茶,比如用臨滄的甜,易武的柔,勐海的重,做出一款既茶氣足、易轉化又口感柔甜的好普洱。
問題出在2002年開始瘋狂的普洱茶時代,劣幣驅使良幣,把普洱茶的拼配工藝很多拉入了品質失信范圍。行業(yè)、市場找出路,走出一條古樹純料的新道路。
還有一個原因,當下市場對普洱茶的價值認可大多體現(xiàn)在原料和品牌上,而非工藝,再加上熟普的后期轉化和價值提升沒有生普明顯,所以熟不如做生了。
市場上純料古樹的生普大批量在世的少有10年以上的。
個人喝過2006年的臨滄邦東古樹拼配料,甜度高、湯厚,茶氣卻比易武稍有不足,也對比喝過06?07年老班章和南糯山的古樹純料生普,兩者氣韻口感相差不是太過懸殊……當然這樣的茶我喝的也不多,而且同樣的茶因為儲存環(huán)境和方式不同變數(shù)也大,只能做個案,僅供參考。
可以借鑒的是通過老茶看新茶,就會知道其中的一點跡象。
市場上也有純山頭的普洱熟茶,大前天在昆明茶博會上喝到的無量山熟普,原包裝,2007年壓餅,氣味干凈,陳香藥香隱約,入口湯感有厚感,但滑度、甜度和氣韻就弱了些。無量山作為下關、南澗、景谷、景東等茶廠的主產(chǎn)區(qū),以香和甜著稱,但單一的熟普卻表現(xiàn)中等,這其中的原因綜上所述就可知道一二。
寫到這兒,就說得差不多了。
茶,適口為珍,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言,就是“喝”和“品”兩字,無論山頭茶還是拼配茶,只要原料干凈,工藝安全,各有各的風味。從嘴巴到身體,找到一款適合自己喝、喝了身體舒服的茶才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