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習俗歷經(jīng)多少年蒙味興衰,終于進入有“盛唐氣象”之譽的大唐王朝――中國中古時期最強盛的封建王朝。強盛的王朝有繁榮的文化,茶文化在此大背景下得以興盛。
唐代茶事之興盛,與朝廷飲茶風尚相關,故有“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時宴”的詩句。另外,佛事的興盛,科舉的推行也使有破睡提神作用的茶飲得以流行。
茶道大行,講求茶藝,這本身就包括了對茶具的講究,要既實用又美觀,所以茶具在品種、做工方面必然有長足的發(fā)展。
《茶經(jīng)》列舉的茶具多達二十八種,如果說,陸羽的這份“清單”過于單調(diào)、羅索的話,那么,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套唐代寄存廷茶具則形象、生動地為我們展現(xiàn)了千余年前輝煌、燦爛的工藝美術成就。這套茶具包括金、銀、玻璃、秘色瓷等烹茶、飲茶器物,形式設計豐富多彩,構思巧妙。如盛茶餅用的金銀絲條籠子,呈筒狀,帶蓋,通體用金絲、銀絲編結而成,蓋頂有塔狀編織裝飾,蓋面與蓋沿有金絲盤成的小珠圈,精妙異常。又如鎏金銀鹽臺,本是盛鹽的平常之物,但這里的蓋、臺盤、三足的設計為平展的蓮葉、蓮蓬,似見花枝搖曳、花蕾含苞待放,真乃獨具匠心之作。
當然,茶具幾與陶瓷器同名,茶藝的推廣主要還是陶瓷茶具的功勞。隋、唐、五代的瓷器制作,總格局是“南青北白”。青瓷以越窯為代表,中唐以后造型、釉色美不勝收,更有釉色清亮晶瑩的精品――秘色瓷。其他著名的產(chǎn)青瓷的窯場有甌窯(屬龍泉窯系)、婺州窯(其茶碗被《茶經(jīng)》列為全國第三)、岳州窯、長沙窯、邛窯等。而白瓷自南朝經(jīng)隋,至唐代已十分成熟,邢窯產(chǎn)品風靡一時,“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已到了堪與青瓷并駕齊驅(qū)的地步?!恫杞?jīng)》說邢窯白瓷“類雪”、“類銀”,這是指細白瓷;另一種粗白瓷,呈乳白或灰白色,透明度強,部分器物釉面開冰裂紋片。除邢窯外,其他生產(chǎn)白瓷的窯場有曲陽窯(即唐定窯)、鞏縣窯、密縣窯等。
讓我們一起從碗、杯、盞托、壺、罐等瓶瓶罐罐中來欣賞茶藝瓷藝,領略鼎盛王朝的風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