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純料普洱生茶,源自名山、來自春天、采自古樹、古法制作。愛上純料普洱生茶,有著不同的途徑,現(xiàn)代人將它付諸科學(xué),古代人將它付諸文化。一葉一世界,一茶一菩提。純料普洱生茶,不僅僅是一盞好茶,從中可以窺見一個(gè)深邃、瑰麗的世界。
遠(yuǎn)在邊陲之地的云南,守著天賜的茶樹資源,長期保留了制茶童年期稚拙的技藝。
唐代,聞名天下的是產(chǎn)于現(xiàn)在江南茶區(qū)江蘇宜興的陽羨貢茶,這種蒸青茶的制作技藝登峰造極。與此相較,樊綽筆下《蠻書》中記載的云南茶“散收,無采造法。”
地理造就了云南茶的制作技藝,沿著自己的道路緩慢地演進(jìn)。有清一代,普洱茶的加工工藝趨向于完備成熟,并傳承至今。1911年,滿清覆亡,至此作古。因此稱其為古法制作技藝。同理,1911年之前栽種的茶樹,名為古茶樹,已逾百年,名副其實(shí)。
普洱茶的古法制作技藝,以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名義一分為二。
自采摘鮮葉,歷攤放、殺青、揉捻、日光干燥,名為曬青毛茶,屬于初制工藝?,F(xiàn)代茶葉分類的國家標(biāo)準(zhǔn),列入綠茶的范疇。與蒸青、炒青、烘青的名優(yōu)綠茶相較,工藝古樸稚拙,獨(dú)具特色。
原料選取,注重名山。清代趙學(xué)敏的《本草綱目拾遺》、師范的《滇系·山川》、檀萃《滇海虞衡志》、阮福《普洱茶記》等典籍,一致記述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曼灑這六大茶山,并有多人指稱以倚邦、蠻磚味較勝。是故主張,純料普洱生茶,原料至純,以山為止。
原料選取,注重古樹。以明末清初徐霞客所記,升梯架樹采摘鮮葉為原點(diǎn),當(dāng)下云南西雙版納州、普洱市、臨滄市等地遺存古茶園為參照,純料生茶,止于古樹。
原料選取,注重節(jié)氣。以張泓《滇南新語》等記載,采茶以雨前為佳。無論是農(nóng)歷谷雨以前,亦或是傣歷潑水節(jié)以前,均符合春茶為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