侎俐人南詔國時期、大理國時期屬烏蠻,現(xiàn)被劃入彝族,為彝族的一個支系。侎俐人自稱阿列,漢人們稱他們?yōu)樾≠蕾?。侎俐人主要分布在景東、鎮(zhèn)沅、景谷、云縣、水德、鳳慶幾個縣居住于瀾滄江東岸的景東、景谷、鎮(zhèn)沅的稱俫俐,居住于瀾滄江西岸的鳳慶、云縣、永德的稱俐侎。
侎俐人的村蒸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冷涼山區(qū),有侎俐人(俐人)居住的古村寨定找得到古茶樹侎俐人是氐羌系彝語支中較早進入無量山、哀牢山及大理地區(qū)、臨滄地區(qū)的族群,《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到的無居處、編發(fā)、隨畜而遷的昆明人、叟人中便有保俐人的先祖。
漢代他們在瀾滄江兩岸的哀牢部落的轄地上遷移、游牧農(nóng)耕,侎俐人長期與濮系民族雜處,帶有一些濮系民族的生活習俗。自清康熙年間開始,臨滄、思茅、普洱的一些史志對他們已有較為清晰的記錄,從各種史志記載來看,明末清初時,侎俐人的人口較多,衣著服飾生活習俗都有自己鮮明的特征。
侎俐人在滇中、滇南的彝語支幾十個支系中,是民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保存得最好的一個支系,居住在永德縣、風慶縣、云縣的侎俐人,1970年以前還不與外族人通婚,固守著族內(nèi)的正統(tǒng)血緣。時至今日,永德、鳳慶的侎俐人仍著侏俐裝,說侎俐語。
侎俐人在瀾滄江中游兩岸生活居住的時間不會少于1500年,景東無量山西坡不少村寨都有樹圍超過200厘米的特大型人工栽培的古茶樹,而這些村寨都有侎俐人留下的古墳,從景東漫灣鎮(zhèn)到景福鎮(zhèn)幾十個村委會都有侎俐墳或是侎俐墳的傳說,從侎俐人留下的痕跡來看,明代以前無量山侎俐人的人數(shù)不會少于3000人。本內(nèi)容來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無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