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環(huán)到中環(huán)、再從中環(huán)到油麻地,兜兜轉轉起起伏伏扭扭擰擰,忙碌了一整天的雙腿終于在一家頗有年代感的茶餐廳門前停下。
香港人發(fā)明茶餐廳,茶餐廳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同時,又見證這座城市的高低浮沉。這種平民化的、市井化的“西餐廳”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必需品。在香港,任何人都可以毫不費力氣地找到一家地道的港式茶餐廳,個中原因大概可總括為兩個方面:香港彈丸之地、茶餐廳多如牛毛。
既然出身平民市井,不免會有一些旁人一時三刻難以理解的、屬于自身圈子的暗號:“飛砂走奶”即為黑咖啡、“茶走”意為絲襪奶茶不加糖、“涼茶”實為凍奶茶、“黑白鴛鴦”代表好立克加阿華田……在令人眼花繚亂的飲品單上,以檸檬的出現頻率最高,在各種檸水檸啡檸樂檸七檸賓檸蜜之中,凍檸茶最適合我胃口。容器需為半透明磨砂膠杯、檸檬兩片、碎磨冰鋪滿面,竊以為滿足如此條件的凍檸茶才能對得起它比熱飲多出兩元的身價。
茶餐廳雖姓“茶”,但要有飲有食方能稱之為“餐廳”,因此萬不可讓各種港式飲品搶盡風頭。幸好相比起容易令人選擇困難癥發(fā)作的飲品單,食品單顯然更為照顧選擇能力弱的顧客:煉奶+牛油多士的“奶油多”、牛油+果醬多士的“油占多”,以及可讓顧客自由選擇“飛邊”或加“烘底”的牛治、蛋治、公司治等各種花式三文治。其中當然少不了我最愛的菠蘿油,進食時我習慣用茶匙將菠蘿油壓扁方便拿捏,繼而將中間的牛油擠壓出來、將頂部的酥皮于手中捏碎。大口進食后不忘抄起旁邊的凍檸茶大灌一口,口腔發(fā)出陣陣飽足聲。
正如坐公交車喜歡占窗邊位一樣,在茶餐廳中我鐘愛倚靠著四人卡位而坐。一張長形臺、兩張類似火車硬座的雙人凳,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還記得那天因獨占卡位、意猶未盡叫來店員下單多加一杯凍檸茶時,他竟徑自和我“吹起水”來,一如相識已久的老友記:“我年紀大真?zhèn)S唔識欣賞啲偶像派明星。好似我個女咁竟然中意林峰喔!傻嘅佢都!”……??!突然驚覺,原來除了凍檸茶、菠蘿油與卡位外,那些喜好搭訕但又不長氣啰嗦的阿叔店員也是我腦海中的一間地道的港式茶餐廳所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