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時候,有些茶友除了品嘗茶的滋味外,還喜歡去猜它的產(chǎn)區(qū)、山頭還有樹齡。和這種茶友喝茶,一盞茶下肚,他就會言辭確鑿地跟你說:這是出自某某產(chǎn)區(qū)的某某茶,樹齡大概在xxx年左右。
聽完大佬分析后的你,是不是已經(jīng)佩服地想要頂禮膜拜了?先等等,還是不要被騙了!
真正懂茶的行家,反而不會在喝茶的時候輕率地猜山頭,畢竟山頭之間雷同的口感也不少,像班盆和班章就是兩款口感相似的茶。再加上制作工藝、陳化時間等多因素的影響,一時之間想要準確喝出具體山頭,難度不算小。
至于那些能從一泡茶中喝出具體樹齡來的茶友,就更不可能了!要是真信了別人“喝”出來的樹齡分析,那你還是太天真!
測量樹齡的真正方法
光靠“喝”是沒有辦法知道樹齡的,要想真正測出樹齡,還得依靠科學的手段。
目前已知樹齡的測量方法主要有三種:
①碳14鑒定法:這是考古界中用于測量年代久遠的出土文物年份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通過茶樹中一種名叫“14c”的化學元素停止新陳代謝的最后時間來推測茶樹年份。但是,這種方法僅適用于已死亡的茶樹,而且誤差范圍太大,以千年計算,所以不具有實用性。
②生物錐探測法:通過微創(chuàng)方式,用生長錐多次提取茶樹的樹心標本進行檢測。要從茶樹主干中心鉆孔取樣,并且多次進行。聽起來就知道這對茶樹傷害極大。可能樹齡測完了,這棵茶樹也就完了。所以這個方法只存于理想狀態(tài),實際中并沒有哪個茶農(nóng)愿意做這樣得不償失的測量。
③年輪測量法:木本植物的樹齡一般是以年輪作為依據(jù),故而可以根據(jù)茶樹的年輪來推測它的樹齡。然而這個方法也有個弊端,茶樹春夏材質相近,年輪不明顯,甚至某些部位年輪還會有所缺失;而且百年以上的大樹會出現(xiàn)年輪重合的情形。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這個方法只能用于測量茶樹樹齡的最低年限范圍。
綜上所述,測量活茶樹的具體樹齡其實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情,更別提僅依靠茶的口感滋味就能喝出樹齡了。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能喝出茶的樹齡,那么這個人肯定是在逗你玩了!
“大樹茶”與“小樹茶”
既然普洱茶的具體樹齡是無法測量的,那么我們平時說的“大樹茶”和“小樹茶”又是怎么一回事?它們之間的差別能被喝出來嗎?
小樹,又稱幼樹。它的形成分為兩種情況:一是以景邁為例,由過去的臺地茶改造成的茶樹,茶樹之間間隔1.5米以上,不再進行矮化修剪,讓其自然生長;第二種情況是在古樹茶園里有性繁殖的茶樹,這種茶樹也是自然生長,樹齡約在20-40年之間,樹型中小,樹干較細。
至于大樹,也叫成年樹。主要是指未經(jīng)人工干預、自然生長并具有一定年份的茶樹。這種茶樹的樹型較大、枝干粗壯,但鮮葉產(chǎn)出量要比小樹少。
大樹和小樹的生長周期不一樣,口感方面也略有不同。由于大樹已經(jīng)過了旺盛的生長期,鮮葉產(chǎn)出量少,吸收到的營養(yǎng)多而集中到鮮葉,所以茶葉中的內含物質豐富,喝起來滋味更加細膩飽滿。
而小樹處于生長期,抽枝萌發(fā)快,吸收到的營養(yǎng)物質多用于本體的生長,所以鮮葉中沉淀的內含物質少,滋味也更顯淡薄。不過,如果將大樹矮化,它又會倒回到小樹的生長周期。同理,修剪枝葉也會產(chǎn)生類似效果。
通常來說,在茶樹品種、采摘季節(jié)、制作工藝和陳化時間等條件都一致的情況下,大樹茶的口感、質量會更優(yōu)于小樹茶。但如果這些變量發(fā)生了改變,那可能就會出現(xiàn)小樹茶好過大樹茶的情況。
茶無絕品,適口為珍
由于在實際操作中無法對茶樹樹齡進行準確的檢測,這也就導致了許多茶商敢隨意捏造茶的樹齡——這家說自己的茶300年樹齡,那家就說自己的茶500年;整個普洱茶市場充斥著“百年以上的古樹茶”。畢竟,就算你知道他是在夸大其詞,你也沒有證據(jù)去拆穿他們的謊言。
據(jù)研究結果顯示,在某種程度而言,確實樹齡越高,茶的內含物越豐富,但是這些物質差異并沒有市面上炒的價值那么高。很多茶商卻因此過度吹捧樹齡價值,導致茶友盲目追求高樹齡的茶,樹齡在普洱茶市場上被妖魔化,形成了“樹齡越高,茶價也就越高”的市場畸形。
事實上,好茶的形成與樹齡的關系并不大,鮮葉品質、采摘季節(jié)、制茶工藝、陳化時間,這些環(huán)節(jié)都缺一不可。所以說,“唯樹齡論”是非??尚Φ?。再說了,只要茶的滋味好、品質優(yōu),而且你又喜歡喝,管它多少年的樹齡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