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謂秋之三候。
秋天一來,縱然暑氣久久癡纏,卻抵不住天高云淡的氣象。秋,一頭接著酷夏流火,一頭牽起冰雪嚴寒,于冰火相逢的狹路上自處,修煉得通體淡泊,寧和而悠遠。
夏末秋初,正是沏一壺好茶,送別夏熱,溫潤秋燥的好時節(jié)。一片清明時節(jié)的翠色,又或者一朵水中綻放的黃菊,總有一壺茶帶著季節(jié)的問候,妥帖地聽你說說話,又或者靜默相望,坐在樹蔭里看看天上的云,聽聽生命在某一刻的共鳴,是風聲、是烏啼、亦是蟬唱。
人對季節(jié)變換的感知,是疏離的,需要通過觀察這個世界。“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唯有那梧桐葉先落了,人看到眼里始驚覺,秋來了。而大地、青草、乃至一只小飛蟲,都比人類更加深切地感知到秋天的到來。
蔡邕《月令章句》曰:“寒蟬應陰而鳴,鳴則天涼,故謂之寒蟬也。”寒蟬,又名寒蜩,青赤色,翅透明,有黃綠斑點。這種比一般鳴蟬要小巧的蟬,感知到秋天的陰涼之氣,便期期艾艾地鳴叫起來,那低婉哀怨的吟唱,如同對秋季無限的愛戀與無盡的絕望。因此南陽人因它鳴叫的聲音,又稱它為“秋戀”抑或“秋憐”。
秋寒之氣,預示著鳴蟬的生命即將終結(jié),寒蟬大概是感知到離別的到來,才悲鳴不已,而它傾訴的卻是對秋天的愛戀。是秋的到來讓寒蟬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也是秋的到來,讓寒蟬開啟生命的華章,如此倒計時的生涯,有一種悲愴的美感,每一聲鳴叫都可能成為絕唱:“秋戀,秋戀,秋憐,秋憐……”。
一個人、一盞茶,靜坐于綠蔭間,用耳朵聽到一只寒蟬的陪伴,用心看到別樣的天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