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株叢中蔭蔽處枝葉、葉柄先發(fā)病,外部不易發(fā)現,待發(fā)現時已很嚴重。葉面常覆滿一層白粉狀物,后期葉片兩面及葉柄、莖稈上都生有污白色霉斑,后期在粉層中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閉囊殼。
【病原】sphaerotheca paeoniae z.y.zhao稱芍藥單囊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異名erysiphe paeoniae zheng & chen.閉囊殼散生或稍聚生,有的成放射狀排列,球形至扁球形,褐色,大小66-90μm。7-9根附屬絲,絲狀,稍僵直,長度為子囊果直徑的1.5-5倍,粗3.6-6.0μm,很少有隔膜,全長1/2的下部淺褐色或全無色,不分枝。有1個子囊。子囊廣橢圓形,大小66-84×57-66(μm)。子囊孢子8個,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大小18-27×12-18(μm)。
【發(fā)生規(guī)律】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芽上越冬。翌春病芽萌動,病菌隨之侵染葉片和新梢。露地、溫室、塑料棚均有栽培的,分生孢子能終年不斷地繁殖,且耐寒能力強,0℃也不致喪失其活力,因此分生孢子也是重要初侵染源,能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子囊孢子在侵染中一般不起作用。該菌生長適溫21℃,最高33℃,最低3-5℃。分生孢子在相對濕度97%-99%時萌發(fā)率高,相對濕度23%,也有少數仍可萌發(fā)。在水滴中萌發(fā)率很低。條件適宜時,經72小時即可完成其無性循環(huán),在田間則需時7-10天。露地5、6月和9、10月發(fā)病較多,在溫室終年均可發(fā)生。栽植過密或偏施、過施氮肥,通風不良或陽光不足易發(fā)病。植株幼嫩期的嫩葉因含有b-丙氨酸,對該菌孢子萌發(fā)及發(fā)病有利。
【防治方法】(1)農業(yè)防治。
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科學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適時灌溉,雨后及時排水,防止?jié)駳鉁?,減少發(fā)病。冬季修剪時,注意剪去病枝、病芽,發(fā)現病葉及時摘除。
(2)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9000倍液、波美0.2°-0.3°石硫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