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eustomagrandiflora),除了偶而有薊馬和蚜蟲危害外,可稱的上是較無病蟲害的溫室花卉,但日前在美國馬里蘭州發(fā)現(xiàn)一種鳥羽蛾(plumemoth),在春秋兩季大量繁衍,對洋桔梗葉片造成嚴重的損害。
某一切花業(yè)者以高床生產(chǎn)洋桔梗,由于4月時發(fā)現(xiàn)有類似蚊子的昆蟲在溫室中飛舞而發(fā)出警訊。此生產(chǎn)業(yè)者于初秋定植洋桔梗,冬季則在溫室內(nèi)進行最低程度的加溫,該業(yè)者表示10月時觀察到有綠色的毛蟲在啃食洋桔梗葉片,但爾后冬季加溫時則隨之消失。然而實際上,這些毛蟲是進入「蛹期」的階段,蛹呈亮綠色、形狀細長略有棱角,并具有明顯的紅色標記;成蟲于冬末至翌年4月羽化,并產(chǎn)卵于洋桔梗植株上。
這種模樣古怪的昆蟲,為鳥羽蛾科(pterophoridae)之鳥羽蛾(stenoptiliazophodactyladuponchel)。此蛾具有狹窄的翅膀,長相有點像有著堅硬翅膀的蜻蜓,飛行時翅膀擺動方式怪異;主要活動時間為日落之前,白天輕拂洋桔梗葉片可促使其飛出,而受到干擾時,其飛行路徑縮短、繞圈、盤繞且難以捉住。于日落前最為活躍。此鳥羽蛾身型與腳皆細長,前后翅均有分裂,使其看似具有多對翅膀,身軀呈暗黃至棕色,后肢黑白相間且關節(jié)處有刺。幼蟲具有細長柄狀的腹足及剛毛,蟲體為綠色,前后端尖細。
分布于北美洲的40多種鳥羽蛾中,以溫室內(nèi)的天竺葵鳥羽蛾(platyptiliapica)與金魚草鳥羽蛾(platyptiliaantirrhina)最具經(jīng)濟影響性,這類鳥羽蛾分布于美國馬里蘭州中部,是最近幾年才被發(fā)現(xiàn)的洋桔梗蟲害。在紐西蘭、澳洲地區(qū),這類鳥羽蛾會危害以下龍膽屬植物:chilterngentian(gentianellagermaninca)、mountaingentian(gentianelladiemensis)、centauriumambellatum與c.pulchellum。亦分布于英國南部地區(qū),幼蟲會啃食centauriumerythraeu與其它龍膽屬植物,成蟲于6~7月與秋季較為活躍;3月,在馬里蘭州溫室中可見鳥羽蛾成蟲在溫暖且舒適的環(huán)境中飛行,在洋桔梗的植床上也有鳥羽蛾成蟲的蹤跡。
雌蛾會產(chǎn)卵于洋桔梗葉片或新生花芽上,幼蟲約在14~21天內(nèi)孵化,而后3~5星期將啃食洋桔梗為生,除了葉片表面,幼蟲亦會像潛葉蠅般鉆進葉片組織食害,在葉片留下孔狀食痕,幼蟲常聚集在生長點附近,因為可受到葉片層層相疊的保護,而即將蛻變的幼蟲則鉆進葉片和花芽中隱藏起來,有些幼蟲甚至會將幼葉網(wǎng)起啃食。有時幼蟲會鉆進新生枝梢或植株基部,造成植株倒伏。
如何找尋?
要找尋小且綠的幼蟲,可從小粒且深色的排遺與葉片的食痕找起;氣溫較低的清晨鳥羽蛾飛不快,亦有利于找尋。雖然截至目前為止,洋桔梗除了主要有薊馬之外,算是一種極佳且較無病蟲害的開花作物,鳥羽蛾的危害有可能成為往后的問題,生產(chǎn)業(yè)者仍需特別留意。5~6月時仔細檢查是否有幼蟲出現(xiàn),若是露天栽培洋桔梗則須留心新葉部位是否有小幼蟲的聚集,早期發(fā)現(xiàn)是防治的最佳方法。
如何防治?
假使發(fā)現(xiàn)葉片已聚集幼蟲,可用蘇力菌(bacillusturingiensis,bt)或conserve防治效果極佳;若在溫室內(nèi)發(fā)現(xiàn),可用pylon在幼蟲進入蛹期前防治,若幼蟲已鉆入芽內(nèi)或生長組織內(nèi),則殺蟲劑防治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幸好此種鳥羽蛾有藥劑可以防治,洋桔梗仍是一極佳的作物,僅需在成為一棘手問題前持續(xù)保持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