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漢代茶的傳播主要還只顯于荊楚或長江中游的話,那么,三國和兩晉時,江南和浙江沿海的我國東部地區(qū),茶葉的飲用和生產(chǎn)也逐漸傳播開來了。
韋曜原名韋昭(陳壽寫《三國志》時避司馬昭諱而改),字弘嗣,云陽(今江蘇丹陽)人,博學善文,皓命之為侍中,領(lǐng)國史;后因不肯按皓意為其父寫本紀被誅。上引“密賜茶荈以當酒”的故事,表明三國后期至少在江東吳國的統(tǒng)治階級中間,已開始流行飲茶。因為孫皓“密賜”,說明宮廷中已備有茶葉供用;二是韋昭能喝下多升茶水,說明他也已經(jīng)有嗜茶習慣,要不然他當可要求密賜其他汁水來當酒。這里尤值得一提的是,孫皓、韋昭都是地地道道的下江人。
關(guān)于三國時吳下已普遍飲茶的情況,我們還可從《秦子》這段記載來得到說明。其稱“顧彥先曰,有味如臛,飲而不醉;無味如茶,飲而酲焉,醉人何用也?”。這條史料,不但可以作為三國時江南飲茶的旁證,而且也有力說明,西晉的短暫統(tǒng)一,特別是南方士族和商人到北方去為官與經(jīng)商,對中原地區(qū)的飲茶,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