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中國茶文化的靈魂,應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原則。
中國文化是和中國的民族精神、中國民苗性格的養(yǎng)成、中國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同樣,茶俗文化只是中國云南民族精神與中匡文化精神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又是這一大稍錄下的分支。就如同龍并茶文化是江浙茶文眾代表一樣,離開了其特定的地方、歷史,民族文化便失去了其文化的根本。民族千百年茶俗及禮儀的積淀,不斷上升到更高精神層次的文化現(xiàn)象,并匯合成中華民族作為以茶為契機的練合文化體系。
茶俗文化是以一定的民族生活及環(huán)境氛圍為基礎,以種茶采茶、制茶、置茶、吃茶、品茶為核心,以語言、動作、器具、裝飾為體現(xiàn),以飲茶過程中的思想和精神為內涵的,是一定社會的整套禮儀和個人修養(yǎng)的全面體現(xiàn),是有關修身養(yǎng)性、學習禮儀和進行交際的綜合文化活動與特有風俗。
茶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時代性和其他文化的相互影響滲透性,涉及藝術、道德、哲學、宗教以及交讓的各個方面。
從時代性看,唐代茶道以文人為主體,如唐代陸羽強調“精行儉德”的人文情神,注重烹瀹條件和方法,追求恬靜舒適的雅趣;佛教茶禮講求安寂,幽靜是品茶、修禪的共同文化情韻;宮廷茶道畜麗多彩,政治色彩尤為鮮明。區(qū)此不同的茶俗使中國茶文化呈現(xiàn)多元化走向.極具深刻的內涵。至宋代,文人茶道更系統(tǒng)化,有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熠盞、點茶等基本程序,迫求的是借茶勵志的操守和淡泊清尚的風度。
宮廷茶道突出茶葉精美,茶藝精湛、禮儀繁縟、等級鮮明等特點,以教化民風為目的,致清導和為宗旨。民間還有以爭香斗味為特色的斗茶和“使湯紋水脈為物象者”的分茶。明代朱權改革傳統(tǒng)茶道,“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朱權晚年未尚道家思想,認為茶發(fā)“自然之性”,飲者要“清心神”、“參造化”“通仙靈”,追求秉于性靈,回歸自然的境界。明清時代,紫砂茶其興起,飲茶法由煮向沖泡發(fā)展,茶道程序由繁轉為簡單,但茶道仍追求用水、茶具、茶葉俱佳。
從民族性看,僅以中國以漢族為主的內地茶文化是產(chǎn)生于特定時代的綜合性文化,帶有東方農業(yè)民族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情調,追求清雅,向往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