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chǎn)假藥是要入刑的,即便不定生產(chǎn)假藥罪,也有可能觸犯生產(chǎn)偽劣產(chǎn)品罪,只要銷售額有五萬就可以了。那么為了讓大家能夠詳細了解生產(chǎn)假藥屬于什么性質的案件的相關法律問題,下面將由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生產(chǎn)假藥屬于什么性質的案件
生產(chǎn)、銷售假藥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單位故意生產(chǎn)、銷售假藥的行為。
本罪規(guī)定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所以這是個刑事案件,但是如果連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都夠不上未遂的話,就只涉及行政處罰了。
二、如何認定生產(chǎn)假藥罪中的假藥
本罪中的假藥“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guī)定屬于假藥和按假藥處理的藥品、非藥品”。根據(jù)《藥品管理法》第48條的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藥:第一,藥品所含成份與國家藥品標準規(guī)定的成份不符的;第二,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藥品,按假藥論處:第一,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規(guī)定禁止使用的;第二,依照《藥品管理法》必須經(jīng)過批準而未經(jīng)批準生產(chǎn)、進口,或者依照《藥品管理法》必須檢驗而未經(jīng)檢驗即銷售的;第三,變質的;第四,被污染的;第五,使用依照《藥品管理法》必須取得批準文號而未取得批準文號的原料藥生產(chǎn)的;第六,所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guī)定范圍的。上述假藥都限于用于人體的藥品與非藥品,如果生產(chǎn)、銷售假農(nóng)藥、假獸藥則不構成本罪。因為《藥品管理法》所稱的藥品,是指用于人體的藥品;刑法對生產(chǎn)、銷售假農(nóng)藥、假獸藥的行為另設了規(guī)定,故生產(chǎn)、銷售假藥罪中的假藥只限于人用藥品與非藥品。但這又不意味著上述藥品客觀上都能夠用于人體,有些物品本來不能用于人體,但行為人將其假冒為藥品而提供給人使用的,就是本罪中的假藥。由此看來,這取決于行為人的行為與主觀意圖,當行為人將某種物品假冒為對人體使用的藥品時,它就是假藥,而不管這種物品實際上能否用于人體;當行為人將某種物品假冒為對獸類使用的藥品時,它就不是假藥,也不問這種物品能否用于人體。但是,出售民間有效偏方的,不應以本罪論處。
三、哪些行為可以認定為生產(chǎn)、銷售假藥
切制造、加工、配制、采集、收集某種物品充當合格或特定藥品的行為,都是生產(chǎn)假藥的行為。以某種原材料制造、加工成不合格藥品,采集非藥品充當藥品,將他種藥品充當此種藥品,收集禁止使用的、變質不能藥用的物品或被污染不能藥用的物品充當藥品等,都是生產(chǎn)假藥的行為。例如,以生產(chǎn)、銷售假藥為目的,合成、精制、提取、儲存、加工炮制藥品原料的行為,將藥品原料、輔料、包裝材料制成成品過程中,進行配料、混合、制劑、儲存、包裝的行為,印制包裝材料、標簽、說明書的行為等,均屬于生產(chǎn)假藥的行為。一切向不特定或者多數(shù)人有償提供假藥的行為,都是銷售假藥的行為。銷售的方式既可能是公開的,也可能是秘密的;既可能是批量銷售,也可能是零散銷售;既可能是行為人請求對方購買,也可能是對方請求行為人轉讓;既可能是直接交付對方,也可能是間接交付對方;有償轉讓假藥既可能是獲取金錢,也可能是獲取其他利益;既可能是在交付假藥的同時獲得利益,也可能是先交付假藥后獲取利益或者先獲取利益后交付假藥。假藥的來源既可能是自己生產(chǎn)的,也可能是自己購買的,還可能是通過其他方法取得的。銷售的對方(購買者)沒有限制。但是,從境外或者異地代購特定藥品交付特定個人的,即使提高了藥品價格,也不應認定為本罪的銷售假藥。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產(chǎn)假藥屬于什么性質的案件”的相關內容,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知道生產(chǎn)銷售假藥有可能是刑事處罰,也有可能是行政處罰,這個需要看具體案情。